ISO14001一般是指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指第三方公證機構公開發布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對供應商(生產商)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估,評估合格的,由第三方機構頒發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并予以注冊公布,根據既定的環境保護標準和法護標準和法規的要求 環品或服務的環保能力。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可以確認原材料、生產工藝、加工方法、產品的使用和后處理是否符合環境保護標準和法規的要求。
ISO認證 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聯系航天檢驗林工
簡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EM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根據ISO14001的3.5定義:環境管理體系是組織內綜合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組織、規劃活動、組織職責、實踐、程序、流程和資源,制定、實施、實現、評估和維護環境政策。它還包括組織的環境政策、目標和指標。
可以這樣描述環境管理體系:這是一種有計劃、協調行動的組織管理活動,包括標準化的行動程序和文件控制機制。目的是防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原則原則1:承諾和政策
組織應制定環境政策,確保環境管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承諾。
原則2:規劃
一個組織應該規劃實現其環境政策。
原則3:實施
為有效實施,組織應提供能力和**機制,以實現其環境政策、目標和指標。
原則4:測量和評價
一個組織應該測量、監測和評估其環境績效。
原則5:評價和改進
組織應以提高整體環境績效為目標,對其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估和不斷完善。
根據以上原則,較好將環境管理體系視為一個組織框架,它需要不斷監測和定期評審,以適應變化著的內外部因素,有效引導組織的環境活動。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應承擔環境改進的職責。
證件a) 營業執照;
b)組織機構代碼證;
c) 簡介(注冊地址與實際營業場所不一致時需說明);
d) 資質;
e) 手冊
f)在建項目
g) 污染物檢測報告(一級風險);
h) 了解三同時批復和環評批復;
i)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j) 制造業需要提供工藝流程圖。
k) 企業提供法律法規清單;
l) 非一級風險行業污染物檢測報告確認守法證明;
m)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方法環境管理體系審計是指組織對環境管理體系的內部審計,是組織的自我檢查和判斷。內部審計過程應進行程序控制,并定期進行。內部審計應確定環境管理體系是否符合預定安排和安排ISO14001標準要求。是否正確實施和維護環境管理體系,并向管理者報告審核結果。
環境管理體系的審計對象是環境管理體系。一個完整的內部審計應全面、完整地覆蓋組織的所有現場和活動ISO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所有要素,包括組織的重要環境因素控制、目標指標的實現等。
環境管理體系的審計應保證其客觀性、系統性和文件化要求,并按照審計程序執行。內部審計程序應規定以下內容:
A、審核范圍可包括地理區域、部門或體系要素;
B、審核頻率應根據組織自身的管理狀況和外部機構的要求確定;
C、審核方法一般可包括檢查文件和記錄、觀察現場和操作、與相關人員面談等;
D、審核組的要求和職責,如審核組長和組員的能力和職責;
E、審核報告及結果的要求和報送辦法等。在開展每次審核前應制定審核計劃(方案),包括人員與時間的安排。審核的內容應立足于所涉及活動的環境重要(復)性和以前審核的結果。
簡稱環境管理體系EMS,我國新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標準為: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年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和使用指南
ISO認證 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聯系航天檢驗林工
指導原則ISO1.4萬環境管理體系標準是創建綠色企業的有效工具,是國際通用標準,能夠通過標準認證,有效促進企業的持續環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ISO14000是適用于任何組織的標準。由于行業和組織之間具體情況的差異,許多組織無法理解標準的征。標準的廣泛適用性反映了標準是基本標準和管理框架。在此基礎上,各組織首先要了解標準的精要性。尤其ISO14000是環境管理的標準,如何把握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是難題。根據實踐經驗,實施ISO14001的指導原則主要包括:
1.環境管理服務于改善社會環境問題
一般來說,組織的管理服務于組織自身發展的需要,但環境管理的根本目標是滿足社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許多情況下,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是一對尖銳的矛盾 ,無論環境保護如何,企業都會選擇后者進行生存和發展。隨著全球環境條件的惡化,保護和改善環境迫在眉睫,公眾的環境意識逐漸提高,政府的環境管理法律法規日益嚴格。因此,企業必須實施環境管理。
2.領導作用
企業較高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和強大的領導是環境管理的保證,也是成功的關鍵。由于較高管理層是組織的決策層,決定和控制組織的發展,為管理活動提供資金和人力**,在實施過程中發揮協調和指導作用,領導作用非常重要。在環境管理中,領導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兩個主要表現:一是領導不能很好地理解環境問題,不能在這方面做出決策和判斷,只是把這項工作交給一個部門,這往往會有很大的偏差。二是領導不力,不能更好地協調各部門的管理,使環境管理工作障礙很大,往往中途失敗。上述問題的原因是領導素質低,不稱職。我國領導選拔培訓機制之一是崗位培訓,對管理工作非常不利。每個崗位,無論是較高領導層還是普通的操作崗位,都需要勝任的員工擔任,這樣崗位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在崗培養"這意味著員工不稱職。在培養他成為稱職人員的過程中,由于員工的不稱職,導致了許多工作偏差,有些結果非常不利。特別是在環境管理過程中,不能允許不稱職的人員值班,因為一旦造成環境問題,后果是嚴重和不可彌補的。
3.全體員工參與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是一項管理工作,但并不意味著管理只是一項管理工作。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員工參與管理,對管理很有幫助。在企業環境管理中發現,管理者并不與員工有效溝通,只是對員工下命令,所以員工對命令的不理解甚至抵觸,使命令得不到有效執行。當命令得不到有效執行時,管理者更愿意將其歸因于員工素質低,導致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4.實施過程控制
該過程是指將輸入轉換為輸出所使用的資源的系統。該過程的目的是提高其價值。任何活動都可以作為一個過程進行管理。過程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在一般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結果是有形產品,因此控制結果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控制生產結果-產品,一般采用檢驗方法去除不合格產品;另一種是控制生產過程,減少不合格產品的可能性。第一種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產品質量,但由于次品需要返工或報廢,企業損失較大。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過程控制可以顯著減少這種浪費,保證質量。環境管理也有類似的情況:終端治理和過程控制。終端處理是指在生產過程的末端開發和實施有效的污染物處理技術。終端治理是環境管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有利于消除污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終端處理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首先,污染處理設施投資大,運營成本高,生產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下降;其次,終端處理往往不是完全處理,而是污染物的轉移,如煙氣疏浚、除塵形成大量廢渣、廢水集中處理產生大量污泥,不能根除污染;第三,終端處理不涉及資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停止自然資源的浪費。因此,要真正解決污染問題,需要實施過程控制,減少污染,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5.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是組織積極尋找改進機會,努力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環境問題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改進的問題,環境管理的目標是不斷改進,這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企業更容易采取措施提高環境績效。環境改善后,也可以保持現有的環境管理水平和環境管理績效。然而,由于管理者缺乏持續改進的意識,很難提高管理績效。對"改進",當企業管理者更多地理解它不符合標準或不符合標準時,通過改進達到標準或滿足,這項工作實際上不能稱為quot:改進只是一種改正。改進應該是指標準的不斷提高。由于標準的提高,如果企業仍能通過努力滿足標準,那么此時企業正在改進。從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環境保護要求出發,企業需要的是持續改進。
杭州貝安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竭誠為廣大企業客戶提供:CE認證、iso認證、45001認證、CCC認證咨詢、iso體系認證等服務,CE認證機構、iso認證機構公司提供一條認證服務,方便快捷. Copyright?2021-2021 杭州貝安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www.huluwa123.com浙ICP備20000186號